南国有嘉木成就灵秀,而在茫崖,胡杨、红柳、梭梭、刺果林以其俊俏的身影,藐视自然环境的严酷,构成了独特的风景和人文环境,描绘出茫崖人重塑山川的坚韧与勇毅。
如今,茫崖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网通传奇、财力和物力,将一片片沙丘阻隔在林带之外,让每一个茫崖人在葱茏下栖息,绿色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愈发清晰。
从“沙进人退”到“人进沙退”的嬗变,是信念外化的力量。绿色风潮如同一股蓬勃的暖流,浸润着瀚海戈壁,改变了这块旷古之地的自然走向。
为打破自然环境带来的发展制约,茫崖人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防沙治沙措施。他们首先从树种选择入手,四处寻找适合在茫崖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树种。不知道选什么树种就去周边地市找,然后经过反复试验和筛。
茫崖,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野,连绵起伏的沙丘如沉默的巨兽,在烈日的炙烤下散发着灼热的气息。这里的天空常常是澄澈而高远的,湛蓝如宝石,却也透着一丝孤寂。大地呈现出单调的土黄色,只有偶尔出现的奇形怪状的岩石,像是大自然随意丢弃的作品。
“在南方,插下一根扁担几乎都能发出芽来,而在茫崖,种活一棵树苗却比养活一个孩子还要难。”林业人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,生动地诠释了茫崖在国土绿化之路上的艰辛。
在柴达木盆地,那无尽的戈壁沙丘与瀚海茫茫似乎有着难以割舍的羁绊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,这座坐落于柴达木盆地西部荒漠中的小城,曾被苍茫所笼罩。
茫崖地处柴达木盆地西部,海拔超3000米的地区占总面积八成,荒漠戈壁和流动沙丘占三分之二以上,年均降水总量不足60毫米,而年均蒸发量却超过2600毫米。自然的馈予在赋予茫崖丰富资源的同时,也为其绿色发展预留了巨大难题。这里曾经“沙进人退”,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茫崖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。